石材资讯

石材资讯

善待我们的石头朋友

发布日期:2003/3/27 0:00:00
    “当我们的家庭装修开始崇尚自然时,人们就对身边的石山动起了脑筋。但是,掠夺性开采留给了人们太多遗憾!”意大利国际大理石研究所梁昕先生说。

     在昨日的意大利石材加工技术(厦门)研讨会上,尽管人们知道意大利人在推销自己的矿山开采技术和石材加工机械,但意大利人透露出强烈的环保意识,的确令人感叹。

珍稀石材香消玉殒

     早几年,石材的巨大需求带来了高额利润,人们对发现的石山施用“酷刑”,乱轰乱炸的结果使得不少精美的石头“香消玉殒”。

     梁昕说,采用爆破这种方法,上百万立方米的石材,利用率不到1%,“太可惜了!”。最惨痛的例子,就是四川的“中国红”已踪影难觅。这个本来足够开采上百年的珍贵石材,由于矿体已被炸碎,再也无法加工出型材。在欧洲,已经禁止类似的恶性开采,甚至不允许地上开采。

    “以低价战略,初级加工后盲目出口,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业内人士称,中国是石材储备、生产和进出口大国,去年进出口达到14亿美元,甚至超过意大利这样的石材加工大国,但绝不是“石材经济大国”,因为附加值太低了。

    “一座矿山的形成,至少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亿、几十亿年的光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石材委员会会长严克明心痛地说,“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啊!”。

石材企业面临“涅槃”

    “小、土、散、乱”是中国石材加工行业的大敌。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山区,大大小小的石材加工企业数不胜数,想方设法获得开采权后,乱挖乱炸,不行再另找一个——裸露的山体,如有生命也会呼痛!

    严克明说,我们有《矿产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急需地方政府加强管理,出台可操作性的条规,使“文明开采”、“科学勘探”等口号落到实处。

   “引进先进加工技术,或者合资合作开采,是不错的办法。”本届厦门国际石材展呈现出一个现象——国内石材加工水平正在提高,有的甚至不会输于别国。严克明认为,保护石材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必须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痛苦过程,希望赶快“长大”。

   “因为国内特色石材发现得少,我们经常从南非、瑞典、芬兰等国家进口石材加工,然后再出口到美国等市场上。”福建惠安磊艺石材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聪说。尤为可喜的是,名列中国石材加工企业“头三甲”的厦门万里石有限公司,去年已走出去,在南非合资进行石材加工。

    尽管这样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但毕竟给中国的石材加工业,以及在保护我们的石头朋友方面带来了希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