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资讯
北京石材市场又将培育出一批“千万富翁”
发布日期:2003/10/15 8:02:05
继钢铁行业组团进军奥运场馆建设之后,石材行业也开始集结兵力,目标锁定“2008”。8月22日,200多名石材企业的代表聚集在北京西联国际石材市场会议厅,与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起,共同研讨迎接北京奥运建设高潮的事宜。市建委副主任王立臣出席会议,并就石材行业如何适应奥运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据悉,北京市目前有生产和经营石材的企业1200多家,除房山区160多家外,绝大多数集中在13个专业石材市场和60多家建材市场内,仅西联国际石材市场就接近500家。其中,经营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有近百家,近亿元的有10家左右,荔刚石材、宏宝康利、东方玉堂等企业堪称本地石材行业的领头羊。
本次研讨会透露,北京市2002年完成的建筑产值为1000亿元,材料约占700亿元,其中石材约占5%,为35亿元左右。加上改造、改建等零散工程以及家庭装修、道路、园林绿化等约25亿元,总计在60亿元左右。随着奥运场馆建设的全成开展和高档建筑的大量增加、星级宾馆的新建和改建,石材用量必然加大,预计达100亿元以上。
清华大学设计院教授梁增贤从设计师的角度对石材生产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认为,北京建设速度的史无前例,对设计、建筑和建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在建筑设计越来越追求标新立异的情况下,石材企业从参加投标开始,就要设法在技术上满足设计师的需要,理角建筑物意图。以他的经验,目前我国石材加工的能力并不差,差距主要在应用上。比如,国内石材加工一般强调同矿山、同矿体的整体性,国外则不强求一点色差都没有,如果一致就不能体现纯天然了。梁增贤认为,产品的宣传展示作用也很重要,只有让设计师知道,才能提高产品采用的几率,技术能力加艺术价值是产品升值的保证。他还表示,负责任的设计师更看重建筑完工后的效果,对推销员给回扣十分反感。
中国石材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文波、北京市建委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建中、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主任赵洪、北京市城市建设设计院高级建筑师陈奇法等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