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资讯
南安:巧手打造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发布日期:2004/12/19 8:36:39
漫步在福建省南安市的各类专业市场中,处处可见南安人忙碌的身影,并强烈感受到其遍地弥漫着由商业以及庞大的外来人群所带来的经济、人文和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相互交融的浓烈气息。
跻身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和福建省“十强县(市)”的南安市,按照“以有形市场带动无形市场”的发展思路,使建材业的“蛋糕” 日益做大。因此,南安享有“中国建材之乡”的美誉,其建材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该市石材业的发展壮大令人刮目相看,是南安建材业中的“ 老大”。全市现有石材企业1300多家,年产值110多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37.4%。现在,南安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打造“石头经济”发展引擎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南安,许多农民自发经营石材加工业,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处于小打小闹的无序竞争之中,严重制约了该市石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可在闽南有一句俗语,“爱拼才会赢”,南安人在闽南就是典型的“爱拼一族”,勤奋上进的南安人善于在逆境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他们在这一刻觉醒,“惟有自强,方能不息”。只有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才能打造出特色的地方经济,只要牢固发展特色的地方经济,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于是,为了激活“石头经济”,南安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在深入考察调研后认为,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对拉动地方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从此,他们决定突出产业特色,做大做好“石头文章”,引导企业向规范化、集约化经营。
认真科学的调研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催生了“闽南建材第一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位于“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经济开发示范镇”——— 泉州南安市水头镇。1998年,占地8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破土动工,该市场由“中国石材城”、“闽南石材原料市场”和“ 陶瓷水暖装饰城”组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该市场创建之初,南安市就把其定位为全国性国际型的大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工作,筑巢引凤,市场囊括了国内注册登记的600 多个品种及绝大部分国际知名品牌的石材荒料和成品,吸引了500多家国内外石材企业入驻经营;年加工能力5000万平方米,占全国石材需求量的30%;“ 石材超市”———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历经5年的发展,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石材批发市场。在南安,普通型石板材、异型板材、薄型板、工艺材、原色材、染色板……应有尽有,品质优良,产品畅销海内外,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善于思变,给“石头”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
市场建设与产业基地配套互动,这是南安市发展建材产业集群的一个妙招。在南安人看来,建设当地各类有形市场,不仅可以促成本地生产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还能借助有形市场拓展更加广阔的无形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 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国际性建材贸洽会,每一届在规模、规格、参展主题以及贸洽成果上都有量和质的飞跃。
在2002年的第四届建材贸洽会上,南安市缔结了全国14个骨干建材市场友好联盟。这给南安的建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南安的石材乃至建材产品走向全国、全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倾力锻造营销大军,悉心培育无形的市场资源。南安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南安有300万海外侨亲、港澳台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20万供销大军。像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营销队伍,是一种流动的市场资源,也是构建无形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南安市近年来先后在海外设立联谊会,并在国内各大城市成立 13家异地商会,吸收各地南安籍销售大户入会。每个异地商会成立时,南安市领导都要亲自到会祝贺;商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家乡政府积极主动给予支持协调。这样,通过联谊会与商会组织,南安市拢聚了一批有实力的营销人才,构建起一张互为联动、涵盖全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网络,从而促进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使有形市场得以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大胆创新发展机制。如果说市场规模是“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得以繁荣的硬件,那么,市场的创新机制和运作手段则是推动市场持续发展的软件。南安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从兴建到发展,走的正是一条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商业化路子。
“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从一开始就以股份制公司出现,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市场由所在地的水头镇政府相对控股,外商和民营企业参股,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法》的条例法规进行组建运作,成立公司董事会,负责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决策,董事会各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市场启动之初,政府“大为特为”,积极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材市场、石材加工企业和矿山推广宣传,招商引资;而当市场形成并逐步走向正轨后,政府的作用就开始自觉由“大为”逐渐变成“小为”甚至“不为”,政府原有的40%股份渐渐退到20%,转而由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
一个成功的专业市场,能促进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的迅速形成。几年来,南安市正是紧紧依托市场这个最大的资源,借助市场化的运作,迅速构建起各类专业市场,并通过产业、基地、市场的联动发展,培育和延长产业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是因为有南安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善于应变的创造能力,为南安这座城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南安市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跻身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和福建省“十强县(市)”的南安市,按照“以有形市场带动无形市场”的发展思路,使建材业的“蛋糕” 日益做大。因此,南安享有“中国建材之乡”的美誉,其建材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该市石材业的发展壮大令人刮目相看,是南安建材业中的“ 老大”。全市现有石材企业1300多家,年产值110多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37.4%。现在,南安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打造“石头经济”发展引擎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南安,许多农民自发经营石材加工业,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处于小打小闹的无序竞争之中,严重制约了该市石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可在闽南有一句俗语,“爱拼才会赢”,南安人在闽南就是典型的“爱拼一族”,勤奋上进的南安人善于在逆境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他们在这一刻觉醒,“惟有自强,方能不息”。只有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才能打造出特色的地方经济,只要牢固发展特色的地方经济,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于是,为了激活“石头经济”,南安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在深入考察调研后认为,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对拉动地方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从此,他们决定突出产业特色,做大做好“石头文章”,引导企业向规范化、集约化经营。
认真科学的调研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催生了“闽南建材第一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位于“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经济开发示范镇”——— 泉州南安市水头镇。1998年,占地8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破土动工,该市场由“中国石材城”、“闽南石材原料市场”和“ 陶瓷水暖装饰城”组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该市场创建之初,南安市就把其定位为全国性国际型的大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工作,筑巢引凤,市场囊括了国内注册登记的600 多个品种及绝大部分国际知名品牌的石材荒料和成品,吸引了500多家国内外石材企业入驻经营;年加工能力5000万平方米,占全国石材需求量的30%;“ 石材超市”———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历经5年的发展,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石材批发市场。在南安,普通型石板材、异型板材、薄型板、工艺材、原色材、染色板……应有尽有,品质优良,产品畅销海内外,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出口基地。
善于思变,给“石头”注入经久不衰的活力
市场建设与产业基地配套互动,这是南安市发展建材产业集群的一个妙招。在南安人看来,建设当地各类有形市场,不仅可以促成本地生产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还能借助有形市场拓展更加广阔的无形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 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国际性建材贸洽会,每一届在规模、规格、参展主题以及贸洽成果上都有量和质的飞跃。
在2002年的第四届建材贸洽会上,南安市缔结了全国14个骨干建材市场友好联盟。这给南安的建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南安的石材乃至建材产品走向全国、全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倾力锻造营销大军,悉心培育无形的市场资源。南安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南安有300万海外侨亲、港澳台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20万供销大军。像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营销队伍,是一种流动的市场资源,也是构建无形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南安市近年来先后在海外设立联谊会,并在国内各大城市成立 13家异地商会,吸收各地南安籍销售大户入会。每个异地商会成立时,南安市领导都要亲自到会祝贺;商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家乡政府积极主动给予支持协调。这样,通过联谊会与商会组织,南安市拢聚了一批有实力的营销人才,构建起一张互为联动、涵盖全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网络,从而促进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使有形市场得以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大胆创新发展机制。如果说市场规模是“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得以繁荣的硬件,那么,市场的创新机制和运作手段则是推动市场持续发展的软件。南安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从兴建到发展,走的正是一条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商业化路子。
“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从一开始就以股份制公司出现,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市场由所在地的水头镇政府相对控股,外商和民营企业参股,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法》的条例法规进行组建运作,成立公司董事会,负责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决策,董事会各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市场启动之初,政府“大为特为”,积极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建材市场、石材加工企业和矿山推广宣传,招商引资;而当市场形成并逐步走向正轨后,政府的作用就开始自觉由“大为”逐渐变成“小为”甚至“不为”,政府原有的40%股份渐渐退到20%,转而由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
一个成功的专业市场,能促进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的迅速形成。几年来,南安市正是紧紧依托市场这个最大的资源,借助市场化的运作,迅速构建起各类专业市场,并通过产业、基地、市场的联动发展,培育和延长产业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是因为有南安人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善于应变的创造能力,为南安这座城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南安市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