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资讯

石材资讯

四川石材--有效调整才能谋出路

发布日期:2004/12/9 9:00:15
    在数以百计的四川造建材产品中,石材是唯一出口创汇的品种,也是利润很高、快速制造富豪的行当。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品种丰富、质量好的四川石材多年来只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催生了大批外地富豪。一项数据表明,去年四川省石材行业出口额为4200万美元,而福建是8亿美元。这一项目在催生了大量外地富豪的同时,到2003年底,四川本地石材厂总共垮了2000家左右。

    据四川省石材协会会长杨学东介绍,近年来国际上石材用量每年的递增速度是7%。在未来几年,大理石、花岗石以及各种人造石材制品将大量涌现市场。

    据专家分析,至少在21世纪的前十年之内,我国城市化步伐不会停顿,住宅建设速度不会放低,家庭住宅以及宾馆、酒店、写字楼、体育场馆等装饰装修热不会降温。源于它自身的天然特质,加之人们的环保观念越来越强,国家绿色环保标志及要求越来越普及,消费者购物的首选要求将是环保性能。

    在全国四大石材主产省份中,四川是石材资源最多、品种最丰富、质量最好的省份,大理石、花岗石、沙岩石等品种的理论蕴藏量达150亿立方米,所以四川占有得天独厚的创富优势。石材协会提供的资料表明,从1983年到1997年,四川本土石材经历了一个井喷时期。那时四川产的红色花岗石红遍各地。其中的“中国红”价格每平方米卖到了800元的天价,这也引来了澳门巨贾马万琪的目光,携数百万美元联合数家省内银行分支机构投资成立了专营大理石出口的中外合资企业。这也是四川石材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1997年鼎盛时期,四川从事石材开采、加工的企业达到了4000多家,仅在雅安就有2800家,年生产方料32万立方米,板材1300万平方米,产值40多亿元。
   
    但是,好景不长,四川石材业开始步入下坡路。1998年,市场转型期到来,许多家庭作坊式的石材厂开始卖不出产品。也是这一年,福建、广东、山东等地的大商家入川掘金,更加剧了小厂的经营恶化。到2000年,四川总共垮了2000家石材厂,其中雅安就占了1300多家,方料产量跌到24万立方米,板材800万平方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四川石材商人连连败北。四川省石材行业主管部门招商引资政策实行3年来,大量外部资金进入,四川石材行业总量上得以壮大。然而,随着外来者进入,一些挺过艰难时段的石材老板要么转行,要么转向小乡镇市场;要么收缩战线,进行单一采矿,或者粗加工,再将半成品卖给广东、福建老板进行深加工。本土企业过上了为他人作嫁衣的日子。业内人士透露,其实福建出口石材很大部分就是从四川运过去的。而四川本土超过70%的粗加工石材运往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然后深加工出口。

    石材成型过程中的采矿、粗加工、深加工和销售4个环节中,前两个环节利润最少。打个比方,如果一块大理石粗加工利润是10元的话,深加工后就变成了100元,如果出口利润更高。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管理差、融资难,这是四川本土石材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样是建材行业,四川各地砖瓦企业却能联合起来做大,为什么四川石材行业不联合呢?”听到这个问题,杨学东也无可奈何地说,主管部门曾经好几次有意撮和四川石材行业的联合,但都是不了了之。他更担忧的是,前几日在青川、安县考察,看见很多小石材厂用放炮的方式开采花岗石。“放炮的结果是材料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几,资源浪费巨大。”

    按照四川石材协会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的石材企业缺乏竞争力,主要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总体上是“小、土、散”,具体表现为:集约化水平低、资源开采混乱、市场竞争紊乱、国外市场份额低。为此,省石材协会会长杨学东认为,要使四川的石材业具有竞争力,必须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整合市内石材产业,做足做好上下游延伸开发和配套发展文章,增强石材产业带动辐射能力,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培植活力强、成长性好、产出效益高、带动力大的石材产业带。

    其次,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石业界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石材应用领域。要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研究和开发。同时,石材产品要向干挂、异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第三,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四川近几年的石材市场的失败,一方面是资金的失败,但更多的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失败。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