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资讯

石材资讯

记石材大队大队长柯文情

发布日期:2005/4/21 16:41:06
    迎着鹭岛特有的浓浓湿气,记者在厦门东渡港区石材堆场星罗棋布的“石林”中找到了石材大队大队长柯文情。

    坐进温暖的办公室,记者有机会细细地打量起面前的柯文情。朴实憨厚、黝黑的脸庞,娓娓诉说着已过不惑之年的柯文情的历程:1987年,他于青岛港湾学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东渡”公司,而后通过自学获得了大学本科经济管理学位;1991年起,他在不同的岗位上先后担任过副队长及大队长;2004年年初,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艰苦的石材大队担任大队长。

    目前,厦门口岸的进口石材占全国市场的75%以上,而且散货以东渡码头为主。2003年,东渡码头的石材进口量高达67万吨以上,占厦门港石材吞吐量的1/3强。柯文情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想到最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进入角色,如何以现有的人力、场地、设备挖掘石材的作业潜力。平时,他几乎天天蹲在工作现场,分析解决现场的问题,琢磨如何排除眼前的困难,提高绩效。

    石材抢修“110”

    为了提高石材大队的工作绩效,柯文情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及考核管理制度,如:《石材生产岗位安全责任制》、《石材生产操作规程》等。这些制度出台后,他要求大队领导首先执行,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同时还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坚持以制度为依据,由大队领导不定时进行抽查、考核,经确认后张榜公布,合格者有奖,差错一件罚款500元,有奖有罚,赏罚分明。

    其次,他紧抓机械设备的整合,建立了一支石材“110”抢修分队。柯文情感触地说,要保证生产的正常顺利运行,设备是关键。有些石材单件就重达30几吨,甚至近50吨,这么大的家伙,没有完好的机械设备,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为此,他又与大队领导商议制定了一套机械管理制度,先从机械的外观抓起,整机大修,并教育司机增强爱护机械设备的意识,轻吊慢放,杜绝违章蛮干。同时,制度规定班班交接必须查外观,机械设备一月一保养,一月一大洗,大队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有奖罚。石材大队有一支由8人组成的抢修小分队,柯文情就是这只小分队的“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抢修任务,便立马赶到现场,堪称东渡石材“110”。

    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使柯文情患上了胃溃疡,溃疡点还多达三处,可柯文情却乐观地告诉记者,只要听到机械的轰鸣声,看到吊臂欢快地旋转,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用心服务“擦亮”窗口

    石材大队,是东渡码头的窗口单位之一,接触的客户较多。如何搞好优质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柯文情首先面临的问题。柯文情说,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要用心,要体现在从受理、卸船到提完货的全过程里。

    为搞好客户服务,柯文情还经常带领职工走访客户,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为客户排忧解难。为了让货主客户及时了解石材的相关信息,如石材品种、规格、船名、名称以及对方的货位,石材大队还开辟了网上服务指南。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石材大队优质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康利、北方矿业等多方客户的赞许。

    透明分配凝聚人心

    在石材大队体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柯文情特别注重收入分配的透明化,对大队总收入多少、各班组应分多少都进行张榜公布。

  柯文情说,对于收入分配,应让职工群众心中有数,否则就失信于职工,工作就难开展。他认为,职工收入增加,其实是双利,领导放心,职工开心,货主安心。所以,石材大队新班子从小抓起,严格执行队务公共制度,从细微之处抓起,使全队职工精神焕然一新,工作作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004年1至10月份,石材大队共接卸进口船舶108艘次,卸、发石材共计67.8万吨,每天平均受理货主20多家,最多时近50家,基本上做到每艘船到港卸货,票票清楚,堆放整齐,方便了货主,也加快了海关、商检的检验放行速度。除此之外,石材大队还同时创造了单月卸船数最多共15船/月和单月石头卸船量最多9.6万吨/月的两个记录。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