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资讯

石材资讯

吉林蛟河:酝酿从“东北最大”到“中国第四大”的精彩转身

发布日期:2007/6/11 8:35:32

      2005年,吉林蛟河石材产业实现GDP3.92亿元、工业增加值3.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800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6倍、9.1倍和4.3倍;仅石材一项,天岗镇人均增收近万元。石材是蛟河的重要产业支柱,蛟河天岗镇目前已形成了年加工石材300万平方米,上百家企业的产业集群。

      天岗发展石材的历史,探究起来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那时,因天岗石材质地坚硬,色泽纯正,被用于皇宫的修建;建国初期,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都选用了天岗石材。现如今,因为绿色环保、用途广泛,被评为A类石材,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等地;储量也足,达100亿立方米,可连续开采200多年。中国石材网

      天岗目前已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现在,天岗正酝酿着从“东北最大”向“全国第四大石材基地”转型进军。石业新闻

      2005年,王志厚由蛟河市市长升任市委书记。调令到了好几天,可是书记却一直没露面。原来,王志厚借去南方学习的机会,深入到福建各地考察石材市场去了。考察回来后,王志厚久久不能平静:福建石材储量20亿立方米,不足天岗的四分之一,可是,拥有建材市场10个,年产板材占全国总产量60%,出口340万吨,占全国72.52%,年创产值140.43亿元。

      考察回来,暴露出来差距,同时也看到希望。天岗石材潜力大,大有可为。现在,蛟河的石材业界正酝酿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转身。

      首先逐步淘汰了规模小、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小企业,整合现有企业,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靠租赁等多种形式,使大量的闲置资产得以盘活。他们把所有矿山划分为若干个大型矿区,统一竞标开采权,规范开采规模;实行企业扩能整合,把若干个小企业整合为一个大企业或组建集团公司,从而提高竞争力。如今,现有的44个矿山已被整合成13个开采区,实现了规模开采、分类开采。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了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了便于统一协调,天岗开发区还成立了同业商会,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市场品牌。同时,抽调有销售经验的干部,专门负责开拓市场。他们还专门成立了石材工业学校,办起了培训班,开设石材加工、雕刻、工艺美术、机械维修、大锯操作等多门课程,培训了一大批石材加工和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国石材网

      艾特石材加工厂为提高产品档次,特地从河北省聘请了雕刻名师;北方石材公司为摆脱家族式管理,招聘了从事企业管理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目前,天岗石材已从过去只能生产墓碑、路边条石等粗放型产品,发展到生产板材、异型石材、规格石、石雕等4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从装饰材料到工艺品,天岗石材产业完成了产品升级换代。

      蛟河市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石材加工势必产生大量的石粉和边角废料,天岗把重点敲在了变废为宝的项目上。他们想方设法引进了“微晶石”装饰装潢材料项目,以石粉边角料为原料,经过高温高压,生产大小面板、家具材料。“微晶石”具有绿色环保、防潮、防蛀、不变形等优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试生产期间,就有多家代理商登门,要求“代理”。它不仅延长了石材产业的链条,而且把石材“吃干榨尽”,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大资源、小产业是吉林蛟河石材业的现状,这一“大”一“小”之间,有道不尽的尴尬。然而,可喜可幸的是,他们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路子,并正大步流星而又不乏稳健地前行。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