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石材产业概况分析
通山县石材资源十分丰富,经省地质勘察部门探明的石材矿藏达35亿立方米。其中,大理石20亿立方米,文化石10亿立方米,花岗石5亿立方米:有五大系列40多个花色品种,荷花绿、红筋红,中国啡网、金镶玉、木纹黄、米玉、黑白根、彩灰、通山红、珊瑚红、九宫青为拳头产品。通山石材丰富的品种和储量,在全国实属罕见。目前,通山石材已被省行业主管部门认定为放射性免检产品,全部纳入全国石材统一编号。www.stonebuy.com
通山石材加工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是我国石材行业最早的七家石材发源地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通山石材加工企业逐渐通过“扎堆”聚集,形成了以石材开采、加工为主导、具有较完备的机械、包装、运输、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等配套环节的产业集群雏形,大理石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集群的资源优势和加工能力列全国同行业县域排序居前五位。目前,集群拥有石材加工企业2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拥有多家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5000万元,是湖北石材出口基地和大理石生产基地、湖北省石材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中国石材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集群资产总规模达到2.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6亿元;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另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办事处、加工厂和门面窗口有100多家,销售人员1万余人;年生产加工板材510万平方米,其中大理200万平方米,文化石300万平方米,花岗石10万平方米。著名的北京东西站,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工程都有通山石材的亮点,金镶玉、米玉等名优石材出口到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石材产业集群内企业(含辅助产品企业和服务平台)发展到236家,年销售额将达到3.02亿元,实现利润3500万元,上交税金15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其中龙头骨干企业实现销售1.8亿元,利润2000万元,上交税费1000万元,出口400万美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吸引骨干回乡创业,形成全国营销网络
通山石材产业集群的集聚平台是县石材工业园区,是在原通山县大理石厂改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厂培养出的石材人不下2000人,多年在外发展,他们亲帮亲、朋带友,生产及营销队伍已发展到15000余人,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石材行业中小有名气。北京、上海、云南、郑州等大的石材商中均有该厂走出去的职工,其中年销石材最高的达10万多平方米,资产在千万元以;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石材大省的大型石材企业均有通山的技术骨干。不少石材界的朋友戏称通山县大理石总厂是湖北石材的“黄埔军校”,为全国石材界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我们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大量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阮诗树、王少敏、李传文、陈新亮等多名通山籍营销人员回乡创业,建起了一批石材公司和工厂。仅今年开工项目就有11个,开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10000万元,预计新增企业19家。正是得益于这些遍布全国的业务技术骨干和营销网络,通山每年500多万平方米的石材才能顺利地打入全国各主要石材市场,石材产业办得红红火火。
二、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产业关联度
通山石材业在发展中,十分注重配套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生产、服务等链条中各环节。通过发展石材机械制造企业,为企业提供石材开采、加工等设备的供应和技术修理服务:发展包装企业,就地为石材开采和加工企业提供石材的外包装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石材技术研究所,组建了石材技术攻关小组,为整个集群核心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东荣石材研究所的预应力整体控制静态爆破、单臂锯超薄板生产和高强复合板生产等三项技术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使集群在同行业激烈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建立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及时收集、发布石材行业的市场、技术信息,在网上广泛宣传、推介通山石材,塑造“中国大理石之乡——通山”和“中国文化石第一村——通山郭源”两大品牌:发展一批运输企业,确保石材成品及时发往各大市场。预计今年集群企业将发展到236家,其中,大理石企业120家(龙头企业6家),文化石企业95家(龙头企业3家),花岗石企业2家,石材机械制造企业1家,包装企业6家,信息服务中心5家,运输企业5家,石材技术研究所1家,开矿用膨胀剂企业1个,逐渐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
三、自主研发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通山坚持技术创新,研发出多项在全国同行业中叫绝的核心技术,促进石材产业加快发展。其中单臂锯超薄板生产技术和高强复合板生产技术获得国家实用专利,被省科技厅等六部委评定为致富新技术。news.stonebuy.com
——预应力整体控制静态爆破技术。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同通山石材人多年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项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技术指导下,针对通山理石矿藏的独特性,经过多年反复实验,终于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山石材膨胀剂配方”,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预应力整体控制静态爆破技术”。该项技术的运用不仅实现了通山石材开采由过去黑火药爆破的破坏性开采向膨胀剂法的技术开采转变,而且石材资源利用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70%,生产成本大大下降,产量、质量也大幅提高。
——单臂锯石材生产技术。这项技术是在70年代原通山大理石厂自制的单臂锯件的基础上,经过30年的革新改造而成的,现已成为全国同行业加工出口板材中最简单、成本最低的设备。一些大公司来通山看后直说:“真没想到,你们用这么简单的设备,竟能生产出如此好质量的出口板材,这是通山一绝”。
——高强中外石材复合板生产技术。90年代末,由于机制不活、产品单一、加工成本高,加上进口石材的巨大冲击,通山石材面临着重重危机,石材销售不畅,不少企业“半停”,一些小厂纷纷关闭。这种情况下,石材技术攻关小组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展调查研究,多次实验,成功研制出“东荣超强复合板”,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创新主要在于大胆利用当地滞销石材作底板,用国外高品位石材作面板,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滞销低档石材,又降低了进口石材的价格。利用该技术生产出来的超强复合板在北京石材市场深受欢迎,在全国石材市场同类产品中占比达80%以上。
——东荣超薄板技术。近年来,为抓住北京申奥成功,在京几百家大型宾馆升级改造的良机,通山县石材集团开展了“为奥运添美色”创意活动,成功研制出了两项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一是“东荣超薄板”,将使石材做到0.3-0.8厘米厚,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的墙面板,成本比过去下降了1/3,价格仅比地板砖略高,比进口合成石材价格低1/3。二是开发出了一种吸水性能好,“雨过即干”的环保石材,广泛用于城市人行道和公园、花园路面。正是拥有了这些同行业中顶尖技术和产品,才使我县的石材企业渡过了一次次危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和发展。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着眼产业长远发展
一是成立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管理管委会。由县主要领导挂帅,从经济商务局、开发区、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石材办。组织制定全县石材资源开发及石材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负责招商引资、开发服务相关优惠政策的制订落实。通过加强对石材开采及加工企业、工业园区开发和矿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优惠政策的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及技术的宣传、咨询和指导,行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递,组织开展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指导,石材资源开发项目的对外宣传、推介、业务洽谈和合同签定等等,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二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成立地方石材工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功能,规范竞争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开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编制规划,加强资源管理;同时提高了矿山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采矿权有偿使用和流转机制,全面推行采矿权公开拍卖,规范开采行为;运用税费杠杆调节等方法,控制荒料毛板外销,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加工增值。四是完善石材工业园内管理和服务机构和设施。通过加速园区和矿山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地完善相关产业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如产品展示厅、产品检测中心、技术咨询服务机构、集团网站建设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准备筹建华中最大的板材和荒料市场,以市场建设促进产业扩张和产品流通。目前,我县石材工业园启动不到三年,产业集群一些优势特征就开始凸现,已经上了20多条生产线,园区一期从开始的动员客商入园变成了客商主动上门,园区厂房供不应求,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