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给上海石材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四)
最后是就目前而言,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备。
例如:上海吸引国际游客、国际商务人员和国际人才等方面还远远不够;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上海也很难再货币资本的全球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物流和商贸方面,傻姑娘还的集装箱和空运货物吞吐量以及商业零售额离真正的国际达都市还有一定差距;上海的信息中心地位尚未建立;上海的技术引进和出口仅占全球技术贸易的极少份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海石材企业的发展,限制了上海石材企业国际贸易和技术工艺和人才交流的空间。
三、上海世界博览会给上海石材产业与市场的发展带来的美好前景与对策
目前,我国人均石材累计消费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保持一个较大的建设规模。大规模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建筑装饰材料的龙头产品——石材在未来20年有更大的发展,2010年我国石材需求量将达到2.3亿平方米。据国际权威资料,到2005年,世界石材使用量将达到8.68亿平方米,需荒料总量约8000万吨;到2010年石材使用量将达到12亿平方米,需荒料总量为10800万吨。最近世界石材工业发展的趋势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石材产量近年来逐年下降,发展中国家的石材产量逐步增加,而且存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石材的趋势,石材生产中心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快,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石材,如此大量的石材需求量不可能从国外出口,必须由国内提供,而且还要向一些国家出口石材。业内人士分析,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后,一大批房地产、场馆、道路等基础建设项目,将使未来几年内石材板材的需求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因此上海石材工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对如此好的市场环境,上海石材工业必须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先使研发高新技术,提高石材质量,建设绿色产业。
首先再生产上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借鉴外国石材工业产品质量和工艺控制策略,采取坚决措施提高开采荒料质量,来控制石材产量提高石材质量。在生产和应用领域同时强化石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宁愿牺牲一点产量也要满足提高石材产品质量的各种需要。严格控制和杜绝低等和劣质石材。推动石材企业在优化石材设计、切、割、磨、抛光等工艺方面采取一系列新措施,使我国石材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生产和出口各种优质石材工业品打下基础;鼓励发展新型石材和特种石材的生产。如,天然石材超薄板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花纹自然、坚固耐用等特点,具有放射性低、吸水率均匀、抗腐蚀耐风画、坚实耐用、花色自然和抗污易清洁等优点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建材饰品,应大力发展。
其次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石材产业,构筑“数字石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世博会必将推动上海石材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石材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因此石材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大搞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交易,控制商务成本,初步构筑“数字石材”的基本框架,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要切实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控制商务成本,进一步加快市场部,营销队伍和销售网络三大工程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和趋势,加快营销创新步伐,以企业的管理优势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及服务永平来巩固市场,扩大市场。
再者是进行石材资源整合,逐步实现上海石材工业的规模经济。
如果我们在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整个上海区域乃至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地区的资源配置为出发点,进行石材自愿你整合,逐步实现上海石材工业的规模经济,组建大企业集团,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舰队,那么在国际竞争中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要搞活中小石材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当前以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布局,遏制“石材之花”遍地开放现象的时机已经成熟。应特别强调支持,培育和壮大一批有投资能力,对行业有带动作用,对市场有引导作用,对外资有竞争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这些集团在上海石材工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是正确地认识和回应挑战,加快上海石材工业地发展和石材市场结构地调整。
上海石材必须积极解决石材工业调整中出现地矛盾和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高档石材新产品及石材制品为重点,加快先进开采和加工工艺的发展速度,处理好新增生产能力和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坚持发展和淘汰相结合,以加快先进工艺的发展促进落后工艺的淘汰,通过不断优化石材工业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最终使上海石材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